只在上海!德国剧团新作亚洲首演:一张古典与流行的声音 ***
“疫情期间,德国出过厕纸危机的假新闻,所有人都去抢,结果真的引发了厕纸恐慌。一个小小的谎言引发了尖锐的社会性问题。”导演尼科拉·胡姆佩尔最终将这个灵感搬到了舞台上。
4月25日-26日,德国“尼可和领航者们”剧团与施韦青根音乐节联合 *** 的音乐戏剧《关于谎言的全部真相》,在上海音乐厅亚洲首演,带领观众游走于歌曲、舞蹈、影像,共赴一个古典与流行编织的视听空间。
演出只此一站。“我们的作品抽象、诗意,不浮于表面,充满象征和隐喻,但上海观众能与我们共鸣,反响超出预期。”导演胡姆佩尔感慨。

演出现场

上海音乐厅“数字缪斯——2025音乐科技融创节”的特邀演出项目 演出现场
聚焦谎言和真相,在舞台上制造幻象
德国“尼可和领航者们”剧团的作品打破了传统剧场的边界,展现出一种先锋、诗意、浪漫的舞台叙事。
去年,剧团首秀上海,在《寂静之声》中重构舒伯特的艺术歌曲,在《力量与自由》中拆解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,收获了炸裂的口碑。
今年,剧团重游旧地,带来一部更具先锋色彩的《关于谎言的全部真相》。
“有统计显示,人们一天平均要撒200次谎,我们的生活被大大小小的谎言包围。一切战争也都是由一个小小的谎言开始的。”导演胡姆佩尔说。
“如今,人们越来越愿意将表面当作深度、将影像当作原物。在这样的世界里,谎言变成了真理,因为它显得更方便、更易接近、更引人注目。”技术总监奥利弗·普罗斯克说。
从亨德尔、巴赫到肖邦、肖斯塔科维奇、利盖蒂,再到莱昂纳德·科恩、约翰·列侬,现场以20首音乐为线索,编织出一张横跨古典与流行的声音 *** 。
舞台围绕谎言和真相的主题,展开层层叙事。 “佩珀尔幻象”技术与全息投影联手,展开视觉 上的“欺骗”,将舞者在地面上的肢体动作幻化,好像在空中飘浮。真实人物与虚假图像变得难以区分,映射了谎言与真相之间的模糊界限。
曾给导演带来灵感的厕纸,也在舞台上不断变换着造型,充满了象征色彩。它被用来搭建房子,还摆出了“LIE”(谎言)的造型,谎言导致了“DIE”(死亡),最后一刻变成了“LOVE”(爱),表达了对爱和真相的呼唤。
“舞台上运用了大量技术装置。这些技术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负担和挑战,他们要花大量时间去走位、去磨合,才能真正适应这套系统,并且实时给出反馈。”技术总监普罗斯克说。

演出现场

演出现场
呵护人类的创意,谨慎小心地使用AI
“舞台上的一切都是集体共创的结果,演员不会勉强表演,每个场景都源自他们自我表达的强烈欲望。”
导演介绍,每启动一个项目,剧团会先确定主题,然后邀请所有艺术家一起“头脑风暴”,他们可能带来一段音乐、一幅画、一句诗,试验探索后留下某些片段,导演与音乐总监最终会将这些碎片编织成有节奏、有脉络的戏剧整体。
和正襟危坐的古典音乐会不同,视觉呈现在尼克剧团扮演着浓墨重彩的角色。
“在欧洲,古典音乐市场的老龄化很严重,很难触达年轻一代。通过视觉媒介的运用、新媒体的力量,以及如今人工智能的加持,我们得以吸引许多年轻观众。”
导演深信,这是让古典音乐与时俱进的好 *** 。他们的观众席里有孩子也有老人,一个前卫酷炫的嬉皮青年可能正挨着一位银发老人,两代人沉浸在同一份感动中,这种场景让她心潮澎湃。
如今,AI(人工智能)大行其道,剧团也开始尝试与AI合作。不过,他们很谨慎、很小心,不会过度依赖,大部分创作还是以人类的创意为主。
有一次,他们向AI提出要求,照着莱昂纳德·科恩的风格,写一首以谎言为主题的歌,要有哲学色彩,智慧犀利。几秒之内,AI就生成了一首歌,演奏效果惊艳,简直是天才之作。
“但我们最终决定说不,绝不采用它。因为这是之一步,一旦迈出,就可能彻底抹杀我们作为艺术家、作为音乐家的存在意义。这种危机存在于所有的艺术领域。”
AI高效的创作、精准的输出,一度让胡姆佩尔绝望,也让她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。AI的回答让她暖心,“它说,你能感受世界,与人真实接触、产生友谊,这是 AI做不到的,这也是艺术家存在的价值。”

演出现场